2016-09-28

何元亨校長:教甄口試非三折頁問什麼?

何元亨校長:教甄口試非三折頁問什麼?

非三折頁裡的問題問什麼?感謝師專學長何元亨校長同意弟分享,並推薦其新作《黃金穀進行曲》非三折頁裡的問題問什麼?以 2015 新北市教甄金榜陳妍伶老師為例:
Q1:說說此刻的心情。
A1:緊張、興奮。
我的解讀:要問你準備教甄的辛酸歷程。是不是準備好當一個好老師了?舉出幾個充分的理由來證明。
Q2:如果發現學生有偷竊行為,如何處理?
A2:全班輔導,個別偷竊行為學生輔導及家庭訪問,勿標籤。
我的解讀:要聽聽看你處理過程是否恰當?成效?
以2015新北市教甄金榜王韋憲老師為例:
Q:如果孩子因為參加社團導致學業成績落後,你會如何說服家長?
A:一對一的指導,同儕協助,說服家長,支持孩子,成績低落時,給予鼓勵。
我的解讀:這題要問的是你如何讓家長放心,孩子不因參加社團而導致學業成績退步?具體做法要說出來。家長放心了,才會支持孩子。
以2014新北市教甄金榜官淑茵老師為例:
Q1:你之前都在新竹市,那你現在來到新北市可以為新北市做些什麼?
A1:輔導專長、國際教育。
我的解讀:教育不都一樣嗎?必須說出你的班級經營,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及輔導。評審也想知道你對新北市新政策如:學習共同體,你如何做?
Q2:如何推動閱讀教育?
A2:外在環境、潛移默化、設置目標、閱讀理解、閱讀延伸。
我的解讀:這題只要說出推動閱讀活動所做的準備、活動內容及成效。可以提到從學生個人閱讀引領親子及家庭共讀。
口試不需要講很多的內容,必須要精準解讀題目,回答評審所問的重點,而且可以多用直、間接的教學經歷來敘說,利用分點與具層次的方式來回答。進入試場後,常保微笑來掩飾緊張,展現自信與企圖心,回答問題時,不要複誦題目,不要急著回答,靜默思考三至五秒很正常,注意與評審們的目光常保交流,情緒的轉換可依答題內容真情流露:偶爾會心一笑,偶爾語塞,偶爾哽咽……切勿淚流不止,否則無法順利回答,那就更慘了。
教甄這條路很辛苦,如同我在《黃金穀進行曲》這本書中,介紹稻穀從育苗開始,要經過一連串的過程,才能順利收成,把稻穀變黃金。農人就是看天吃飯,過程很努力,結果不一定甜美。教甄也有點像農人耕種的過程,只要老天爺不作弄;含淚播種,必定歡笑收割!

2016-09-27

雜學8大理由/七藝/博雅教育》九流十家/雜家

教師甄試 106 命題焦點《雜學 8 大理由/七藝/博雅教育》獨家剖析:九流十家裡面也有個「雜家」,根據吾師但昭偉教授的講法,對應於西方自由公民的「博雅教育」既廣博又文雅,具體的課程設計就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七藝」七藝是七種學科,即文法(Grammar)、修辭(Rhetoric)、辯證(Dialectic)、算術(Arithmetic)、幾何(Geometry)、天文(Astronony)、及音樂(Music),這些是西方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學科目。七種科目中,前三者稱為「前三藝」(Trivium),後四者稱為「後四藝」(Quadrivium)。前三藝屬於人文學科,較受古代學者重視,後四藝則是自然學科,較受古代學者忽略。以下內容為轉貼:
雜學就是未來的顯學!
1. 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你看看社群行銷上,最吸睛往往都是有趣的內容
2. 創造力將成為人的基本素養》創意發想從最被打壓漸漸成為最為推崇的活動,我們漸漸著一起美學教育、重視想像力、嘗試用創新來解決問題
3. 興趣正在成為謀生手段》過去我們追求鐵飯碗,但當工作不一定都穩定時,興趣往往會意外的成為另一扇窗
4. 自由職業正在大量興起》別小看自由業!彈性的生活其實會令你的產值更高
5. 未來人人都是微商,人人都是自媒體》塗鴉牆的出現如同你有了一個報紙的小板面,每句話都是一字千金,你的報紙課金多少全由你決定
6. 你再也顧不到優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僱傭關係結束,網路打破了資訊落差與不對等,上位者的優勢漸漸消失,優秀如你準備好跟「老闆」合作的新模式了嗎?
7. 人們的關系將由「關系驅動」向「利益驅動」切換》就像穀倉效應一般,東家看小孩、西加話家常的小處寡人時代慢慢因為網際網路而擴張,你的成敗不在來自交情幾分,而是利弊比較時,準備好用實戰經驗說服人了嗎?
8. 「生命」質量取代「生存」質量,成為第一追求》google 前陣子發布的媒體報告中提到了一群人名叫精享族,也就是願意花多一點錢來享用好生活品質的族群,這些人未來只會多不會少,你的品牌、甚至是自己的附加加值是什麼呢?」
摘自:林玉體老師的《西洋教育史》首先為七藝命名的學者是五世紀時的一名教士卡佩拉(Martinus Capella),他描述天上兩星(Mercury 及Philology)的婚禮。而以七位女儐相代表七種學科,新郎(Mercury)是知識的守護神,新娘(Philology)則是知識的縮影。可見原先的七藝才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這也是西方教育與宗教合一的一個典型例證
文法包括文學(Literature),它與修辭是古希臘羅馬教育的基本課程;辯證即是現今所言之邏輯(Logic),它為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所大力提倡,且是中世紀大學(Medieval Universities)師生從事「辯論」(Disputation)的主要工具。文藝復興時期,由於提倡古希臘羅馬文學,故文法及修辭又恢復舊觀。但自然科學昌明後,自然學科的價值日漸提高,後四藝的課程分量,遂在學校教育上佔了相當的地位。(世穎任教國考、教師甄試 23 年,常指定林玉體老師的《西洋教育史》為上課用書)

人性論四主張:本善/本惡/無善無惡/有善有惡

人性論的四種主張:
1.人性本善論。孟子主張人性有四端。此外《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2.人性本惡論。荀子認為:「人之性惡,其善偽也」。偽:人為刻意
3.無善無惡論。告子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生之謂性」「食色,性也」
4.有善有惡。揚雄: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

有好心臉友告知:我被「截圖」了!

有好心臉友告知:我被「截圖」了!拜託,這常常好嗎?我的貼文都是公開的(真名、本人照片)全部經得起檢視。截圖只是要證明而已,不一定是有惡意。所以呢?想來截、轉貼...都歡迎。其實就算有惡意,也不怕。
之前,本書院教師群(一位師大化學系畢業生)與前公司大老闆、高階主管們及其律師團全槓上(因沒領到離職前一個月的薪水)我公開說:所有訴訟支出皆由本書院負責(其實就是我)
法院上了幾次對方沒佔到便宜,其律師團竟嗆聲:連我一起告(本人常發表批評)筆者公開回應:法學院出身的我很歡迎!(畢業於中興法商)戒嚴時搞學運,警總都不怕(母校市師對面)還怕這些!

為何每年看了那麼多場試教,卻還是年年在複試被刷掉?岳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教甄考生:為何每年看了那麼多場試教,卻還是年年在複試被刷掉?
許世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飛。所謂的「一心」就是說只有一個人的心理可以掌握這個祕密。筆試或許有共通的準備方向,大家都看考古題、陳家陽...(其實筆試準備方法也要符合個人)但複試(不論口試或試教)都要回歸到自己身上。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複試最難的地方就在於「一萬名考生,有一萬種表現手法」沒有回歸到自己身上,看一萬場也沒用。不如去追劇!

愛的藝術》新精神分析學派大師:佛洛姆

希望得到別人的喜愛,因而勉強自己,卻未如預期得到對方的喜愛,於是生起對方的氣。生氣的原因不在於對方,而是自己渴望得到喜愛的依附需求,而這種需求不容易消失,換言之,對於對方的憤怒也不容易消散。而依賴心強烈的人,會以錯誤的方式處理憤怒。
越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越討厭別人。因為他們為了讓別人對他們有好感,所以勉強了自己。一旦勉強自己,內心深處就開始討厭對方。越是把「不當的重要性」加諸在對方身上,越討厭對方。(參見《愛的藝術》新精神分析學派大師:佛洛姆)
總而言之,在人際關係裡,絕對不可以勉強自己。只不過寂寞的人總是勉強自己,努力展現和藹喜悅的神情。只是,努力展現和顏悅色,通常也得不到自己期待中的認同。勉強自己所做的努力,大多只能得到反效果。重點在於,不要輸給寂寞。

教甄考生:補習多年都沒有考上,想趁明年最後爆大量缺時一定要上岸。但考了 10 幾年早已了失去信心,覺得明年能上榜只有奇蹟吧!

教甄考生:補習多年都沒有考上,想趁明年最後爆大量缺時一定要上岸。但考了 10 幾年早已了失去信心,覺得明年能上榜只有奇蹟吧!最近代理學校同事介紹了許老師的臉書,說這個大師很敢講,而且還自己考上教甄、當過校長...讓我重新燃起了我的希望。相信在地王地段的書院內,一定藏有無盡的寶藏,所以想去找您上課,不知道可不可以?
許世穎:當然可以,有錢賺有什麼不可以?但拜託,我不是奇蹟大師好不好!那麼多上岸的人,也沒上過我的課(但今年我的臉友的確有很高的比率上榜)書院內沒有寶藏,只有賣不掉的書,還有我的碩士論文(民國84學年)最貴的是那間房子,可惜不是我的。
至於我為什麼那麼敢講,這是因為了解內幕(橫跨學校與補教界)又像瘋子一樣放棄 18 % 公立正式 21 年教職的,大概只有我吧!不過最後提醒,你應該重拾你的信心,這點卻是無庸置疑的。加油!(OS:我當校長是吹牛的,只有短暫代理,哈哈哈!)

2016-09-17

臨床心理師:合適與否如何判斷?教甄屍速列車長

臨床心理師:合適與否如何判斷?

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聶魯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問:我的另一半過世了,如何判斷我找的「臨床心理師」是否合適?
精神科醫師亞歷山大.李維:你對臨床心理師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你有沒有另一半去世的經歷?」要確保你選擇的輔導人員,是既有個人的實務背景,又有切身相同經驗的專業者。因為早已走過生命中的類似考驗多年的他們,給你的建議才有客觀的參考價值。

一個人的療癒》有用嗎?教甄屍速列車長

問:如何面對教甄落榜的哀傷,看老師之前介紹的《一個人的療癒》有用嗎?
教甄屍速列車長(頭銜真多)沒有人可以獨自面對哀傷。若幻想能靠自己一人的「洪荒之力」就能上岸,那就像是以為可以自己一人搭乘「屍速列車」一樣地不切實際。屍速列車已經夠可怕了!還自己一人?
亞歷山大.李維醫師:如同所有通過黑暗的旅程,當我們哀傷時,需要一種安心感、資訊的協助以及穩定力量的支援。我們必須要知道一切是可以度過的,我們需要有經驗的長者提供幫助,也需要愛我們的人給予支持及眷顧。
事實上,即使發揮再多的想像力,在時機還沒到之前,我們是無法預知未來的。這樣的想像是毫無意義的。就像食物必須分次吃,一次只能跨出一步,然後再接著下一步,工作也是要我們著手做了才會完成。
生命中的重大任務、人生關卡,也是需要隨著時間慢慢度過的。好事多磨,而且得慢慢醞釀。只有壞事會突然找你;換言之,臨時找的、不講清楚的邀約,回頭看都是災難!(美國精神科醫師:亞歷山大.李維)

教甄落榜後每天都覺得很疲倦完全沒力氣上班

※ 問(CL )教甄落榜後,每天都覺得很疲倦,完全沒力氣上班,每天早上去學校都是用撐的,去看醫生都說只是累了,但明明每天睡很久,到底怎麼一回事?(其實,這樣已經好幾年了!自從當了流浪教師,身旁的人都說我失去了年輕人的活力。)
※ 殘酷導師(CO)哀傷的人會精疲力竭。因為哀傷牽動了情緒,悲痛、憤怒、害怕、自責等等,這些都需要體力。表達情感的方式,無論是哭、憤怒或者悶悶不樂,都會用到體力。
※ 問(CL)那我忍住不要哭出來、表現出來,不就好了?!
※ 許世穎(CO)壓抑情感用來隱藏自己更花體力!對於不同的環境(如:新代理學校)所增加的警戒需要體力。嘗試著了解並解決我們不熟悉的問題,尤其是沒有消息來源時也需要體力(到底何時才會上岸?)哀傷其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
※ 問(CL)什麼時候才會好?※ 殘酷導師(CO):明年考教甄開啟另一次苦難輪迴前...

老實說:真正高手不會來考國考!

Chin-jun Tsai:説真的!國考沒什麼了不起,我是過來人我知道!老實說:真正高手不會來考國考!
許世穎:的確沒什麼了不起,我在補習班教國考二十幾年,很多不怎樣的人也考得上,尤其景氣比較好的時候,有些是全職考了好幾年,全家硬把他撐上去的。
如果你問我那些扶輪社友,應該沒人會想當公務員吧!(其實我這個無聊人曾問過,得到的答案是「浪費生命」)他們自己跟公務機關接洽時常氣得半死(其實我也是,最近幾年公務機關的邀約我多半拒絕)

台灣人拼命Shoppping吃美食.真的感到幸福嗎?

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被商業化的媒體資訊牽引著生活的方向(轉貼)一個旅歐台灣人的反思:台灣人拼命 Shoppping、吃美食,真的感到幸福嗎?去年底藉著聖誕和新年假期,短暫回台北一趟,看看家人和朋友。雖然距離上次回台的時間,只有一年半之隔,但台北的變化,卻讓我感覺像個異鄉人。走在信義區的街廓,新的大型百貨又增加不少,從精品到國外平價服飾品牌的旗艦店,密集度之高,讓我不禁好奇,台灣人的消費力真的那麼強,足以支撐?
佇足觀察一段時間,發現,台灣的生活真的很忙:平時努力加班賺錢,放假再努力的買,努力的吃。網路上美食,美妝,購物達人的部落格人氣超旺,彷彿不買,不吃,不知道這些訊息,你就落伍了。不過仔細想想,消費之後,真的覺得幸福嗎?許多人羨慕我住在歐洲,感覺這裡風景如畫,生活悠閒又有品質。殊不知,這種我們眼中幸福的生活,和所得高低,並不成正比,而這些所謂先進國家的居民,薪水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舉法國為例,一般受薪階級的薪水,落在 1,500 至 2,500 歐元(約新台幣 53,000 至 89,000 元)左右,以歐洲的物價來算,生活就是過得去,稱不上富裕。那麼,為何他們能擁有如此的生活?差別在於對物質的看法。
大家感嘆房價高,買不起,其實,許多歐洲人(尤其在大城市),也沒有自己的房子;台灣路上雙 B 名車,大休旅車滿街跑,法國人多還是開小車(高油價也是原因之一);在台灣拿 iPhone 稀鬆平常,連沒有收入的學生都有,在法國算是奢侈品;更不用說那些高價名牌包,在法國人眼中,那是炫富的行為,一般人並不崇尚;許多台灣人遊遍世界各國,許多法國人連義大利都沒去過,度假就是家族的鄉間或濱海小屋。他們的生活價值,不依附在物質上。所謂的美食,是買到鎮上剛出爐的麵包,加上附近農家自製起士和某個小酒莊的好酒,以及好友相伴的美好下午。我曾經在阿姆斯特丹看到一家五口旅行,坐在路邊的長椅,麵包、火腿和起士傳下去,一人拿一片,午餐就這麼解決了! 一家人一起旅行的回憶,比吃昂貴餐廳來的值得,不是嗎?
如果消費能帶來快樂,台灣應該會名列前茅,但事實卻相反,大家普遍感覺生活壓力很大。如果,能轉個角度,思考本身的消費行為,不被商人牽著走,不和別人比較,不但能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還能將「小確幸」發展為「大幸福」,何樂而不為?

教師甄試106命題焦點/歷屆熱門考題6種教學法

假日就是會有很多遊客走錯電梯(要去低樓層的百貨公司,搭到高樓層辦公區專屬電梯)小心我瞪你!中秋連假都要上班的我不平衡,連續發文轟死你,讓你不能好好玩!哈哈哈!
※ 教師甄試 2017 命題焦點《歷屆熱門考題 6 種教學法》獨家剖析:Howard Gardner 最新著作 9.5 種智慧:8.自然觀察者的智能,9.教導智能(教導他人的智能)9.5 存在智能。參見後文:
1.角色扮演教學法: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透過教事情節和問題情境的設計,讓學習者在設身處地模擬的情況之下,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理解人物的心理世界,再經由團體的討論過程,協助學習者練習並熟練各種角色的行為,進而增進對問題情境的理解
2、分組探索教學:推夏倫依據杜威的設計教學理念而發展出來的民主歷程教學。在師生共同安排下,為著手一項學習-通常是為研究一個問題或從事一項研究,組合成一個小組,所進行的學習活動歷程,學生透過團體歷程,確定目標,安排步驟,蒐集資料,分析發現,獲得結論,然後全體分享
.
3創造思考教學:<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依據創造和思考發展的學理和原則,在教學中採取各種方法或策略,作為啟發學生創造力、思考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歷程,教師依據學科性質、學習者的需要等,融合各種創造思考原理,而設計的教學活動歷程
4.批判思考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作反省性與合理性的思考,培養批判思考的意向,具備批判思考的態度與精神,養成質疑和評估的習性。
.
5.協同教學法:打破以教師個人為主體的教學法,教學活動的進行是由數個專長不同的教學人員組成教學團,由教師發揮個人在不同領域中的專長,負責教學計畫的擬定、教學活動的設計、施教和教學評鑑工作的進行
.
6.多元智慧:Cardner在1983年的著作智力架構中,強調智慧是人類用來學習,解決問題以及創造的工具,智慧的構成應該包括以下七種:1語文智慧2數學邏輯思考智慧3空間智慧4運動性智慧5音樂智慧6人際智慧7內省智慧
....
嘉納提倡 9.5 種智慧(摘自:哈佛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嘉納 Howard Gardner 最新著作)
1.語文智能(含:口語及文字)
2.數學與邏輯智能(易騙難教的臺灣人缺乏邏輯智能)。
3.視覺空間智能。
4.音樂智能。
5.肢體與動覺智能
6.人際智能(同理心是人際智能的基礎,鏡像神經元為生理心理學基礎)
7.內省智能(自知能力)。
8.自然觀察者的智能。
9.教導智能(教導他人的智能)。
9.5 存在智能(參見《存在心理治療》歐文‧亞隆)從每個人無可迴避的四大終極關懷主題切入——死亡、孤獨、自由和生命的意義,充分展現亞隆在心理治療、哲學思維和寫作鋪陳的功力。歐文‧亞隆與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Frankl(意義治療法創始人)、羅洛‧梅 Rollo May(亞隆的導師)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三大代表人物。
.
Corey 在《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雙葉)一書中,提及存在主義治療法特別適用於正面臨危機及身處生存轉捩點的人,因此生命教育、臨終關懷、死亡教育、自殺防治與輔導、哀慟輔導和所有心理諮商輔導工作者都可應用
.
存在主義治療大師:羅洛·梅、歐文·亞隆...等人,特別重視「人際歷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故被歸為「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因此,其實《存在主義治療法》是很重視人際關係的:
存在主義與人本主義以及關係模型一個重要的聚合點就在這個領域。 這也是存在主義思想被大大誤解的一個領域。 我經常聽到人們控訴存在主義是個體化的或者“全是關於個體的”。 這對各個時代的許多存在主義思想者來說,是一個公正的批評,特別是對於一些存在主義哲學家
.
然而,若把這作為一個全面的概括,則表明我們沒有理解存在主義思想的廣度。 尤其,布根塔爾、羅洛·梅、歐文·亞隆和許多其他人的存在主義取向是極其注重關係的,這幾位大師特別重視「人際歷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故被歸為「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轉貼)許世穎 Dewey 補充:布根塔爾、羅洛·梅、歐文·亞隆三人皆為「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其中羅洛·梅、歐文·亞隆為師生關係
....
未來主義教育思想家:杜弗勒
「當你在做小事情時你得想著大事情
好讓所有的小事情往對的方向走。」
~ 未來主義教育思想家:杜弗勒 Alvin Toffler
著有《第三波》《學習迎接未來》《Wealth 3.0》
........
鷹,不需鼓掌,也在飛翔;
小草,沒人心疼,也在成長;
深山的野花,沒人欣賞,也在芬芳。
做事不需人人都理解,只需盡心盡力;做人不需人人都喜歡,只需坦坦蕩盪。
堅持,注定有孤獨徬徨,質疑嘲笑,也都無妨。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撐起堅強。其實一生並不長,既然來了,就要活得漂亮!(轉貼)
...
你永遠不知道在別人嘴中的你會有多少版本,
也不會知道別人為了維護自己而說過什麼去詆毀你,
更無法阻止那些不切實際的閒話。
而你能做的就是置之不理,更沒必要去解釋澄清, 懂你的人永遠相信你。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如果你沒瞎,就別從別人嘴裡認識我!(轉貼)
....
我不能說一輩子只能愛一個人,這根本不可能。
.
可是一定有一個人,能讓我笑得最燦爛、
.
哭的最透徹、記的最深刻...。(轉貼)
.....
學生問:何謂「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
許世穎:MCI可視為退化為失智症的過渡期。這個名詞最早見於Reisberg等人所研發老人整體退化評估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 GDS)之第三級變化。
.
這一級病患面臨較為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下會有問題,但簡易之日常生活並無影響。因此MCI可視為退化為失智症的過渡期。(摘自國家網路醫院)

送給教甄 105 以及 106 考生

送給教甄 106 考生:
未來的願望,是用隱形墨水寫的。
只有你有天做到了,別人才會相信你所寫不虛。
惟有實現,方能化解一切看輕與識而不見的現實。
(摘自:唐崇達)
對於 105 落榜的考生,教甄心靈導師想說的是:
「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
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
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艾里斯「認知行為情緒療法」也是如此主張(參見:教甄諮輔聖經《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

2016-08-19

教甄口試若問起教育熱潮的反面意見,你會回答嗎?請參考:史英《翻轉翻轉》評葉丙成及(學思達、翻轉教室)

教甄口試若問起教育熱潮的反面意見,你會回答嗎?請參考:史英《翻轉翻轉》評葉丙成及(學思達、翻轉教室)在某個場合裡,又有人問我翻轉教室的事,說針對這教改的新潮流,你怎麼都不說話?我說,應該很明顯嘛,就是我並不太贊成這個潮流的方向;但它確實讓很多老師願意嘗試新的可能,我也不想要給進步的老師潑冷水。但這次和以往不同,眾人竟群起而攻,一個說:你也太看不起人了吧,如果真的是進步老師,怎麼可能被冷水澆退呢?又一個說:怎知老師們參考了你的反對意見,不是變得更進步了呢?比較「壞」的就說:你如果把反對意見說出來,搞不好會被人家駁倒,悶在肚裡不說,反倒很安全…當然,我知道他們還有另外一句:你以為你誰啊?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嗎?沒說出來是給我留面子。

好吧,既然說到這個份上,我也就試著來唱一點反調;唱得對不對,好不好聽,就請各方批評指教---如果針對傳統教學,我們認為翻轉有理的話,那麼對於漸漸吸納很多資源的翻轉教學,也來翻它一轉,應該也無不可吧?

打從一開始,翻轉就提出簡明扼要的主張,說是把「上課聽講,回家複習」翻個過兒,轉為「回家聽講,課堂討論」,會有怎樣怎樣的好處。所有那些好處,我一樣都不反對;但我總覺得奇怪,怎麼都沒有提到原來的方式有哪些壞處?所有新的主張,應該都是為了解決舊的問題;現在不談舊的問題,怎麼知道新主張真能對症下藥?我是說,即便新主張真的好處很多,但怎知藏在暗處的舊問題不會把它破壞殆盡?

一開始的時候,我是想,他們還真聰明:故意不批判現狀,避免既有體制的反彈;等到大家有了興趣,再慢慢偷渡改革的思想和方法---主要也是因為多了這個心眼,我才不願意提出反對意見。但隨著時日的進行,以及各級政府對翻轉的大力支持,以及許多具體的做法的逐漸呈現,我才知道「以己度人」的可笑:人家根本就沒有想要批判什麼,哪需要什麼故意隱藏的聰明呢?

讀者一定被我弄糊了:難道「把老師主動改為學生主動」這麼大的翻轉,本身不就是對現狀的最強的批判嗎?這麼明顯的事情,還需要掛在嘴邊上嗎?如果老師們都這樣做的話,整個體制就被翻轉了,這還不是最徹底的改革嗎?很合理的質問,但這質問的本身,也就回答了它自己:如果要求「學生主動」是一種批判,那麼,批判的內容當然就是「學生不主動」;所以,很明白的,這不是對教育現狀的批判,而是對學生表現的批判︱所以非常能得到老師,以及行政官僚的贊同。當然,「教育現狀」和「學生表現」是緊密關聯著的,這大家也都知道;問題是,如果不明確地釐清責任的歸屬,分析背後結構性的原因,新的主張便失去了針對性;一個沒有針對性的作為,即便充滿了改變的可能性,但因為不能自覺地針對病灶,往往就只是換了一個新瓶,淪為舊酒的包裝了。

學生不會主動學習的原因很多,人性的疏懶和外界的誘惑,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素,是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方法。翻轉提出「自製教學影片」的時候,我還以為接下來的發展,一定是老師個人或同儕團體藉此機會,仔細研究可以怎麼改進講述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棄舊翻新地重拍。這是任何人自然會有的反應:如果我只在課堂上講一遍,船過水無痕,外面也沒人知道我講什麼,那就照我最直接的反應或多年的習慣去講,以致於數十年如一日,始終沒有進步;現在要「立此存照」了,當然就要有所「講求」,使其盡善盡美。然而事實不然,就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自製影片的內容,基本上和原來在課堂上的講課沒有二致;或者語調放慢了一點,口齒清晰了一點,贅語少了一點,條理更精簡了一點,但共同的特徵是,不大會引起觀者的興趣,或很可能引起學生的睡意。

我並不是拿TED的標準來要求一般的老師,而且這是日常的講課,不能和專精的一個短講相提並論。但一般的講課,如果用心準備的話,水準也不致如此。那麼,是老師不認真?或能力不夠?我想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其實是,翻轉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提倡「老師必須改變」這個觀念;換言之,學生不想上課最明顯的一個因素就在眼前,翻轉就是假裝沒看見,相反的,還有意無意地在各種場合強調,翻轉會讓老師更輕鬆---多了一道拍攝的手續,怎麼會更輕鬆?這不是強烈地暗示著,你只要把平常上課那一套錄下來,不必再花什麼力氣,以後就終生可以拿來用了?

這之所以投身翻轉的老師,遇到最大的挫敗,就是學生不肯在家預看教學片。針對此,葉丙成教授(翻轉的主要推手)特別寫了「馴化篇」---不錯,這正是他用的名詞,為「馴獸師」設計了四項手法:1.先在課堂看影片:透過「可控制」的環境,先讓馬們習慣它的鞍;2.給予差別化待遇:叫沒預看過的學生去教室後面看,不讓他參加做作業,搶答,討論等課堂活動;3.利用臉書加強同儕壓力:用「線上民調」功能,公佈有多少人看了,多少人還沒看的數據;4.利用班級經營:把學生分組,同組共享成績(包括沒看影片扣分的懲罰,或有看影片不必回家寫作業的獎勵)…

這整個馴化篇,從思想到意識,乃至所用的文字,都讓人厭惡;但我深知不應該用個人的偏好去評斷別人,特別是在一般學校中早已用慣這一套,也並不差再有人多說一遍。我只是好奇,就算是馴獸吧?怎麼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提到,我們也可以嘗試讓馬兒吃好一點的草料?我很希望葉教授能這樣說:以上四點我們可以斟酌使用,但如果能同時改進我們的教學,使它更活潑,更有啟發性,更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當然事實證明,這只是我希望。

於是我想,葉教授自己的教學可能非常精采,很難想像一般老師的講課可能還要改進,以致於沒有往那個方向去做思考。然後,我就看了葉教授的教學影片。那是一門初等的機率統計課,同樣的課剛好我也教過很多次,還約略記得自己當時備課的種種考慮。這麼一來,事情就尷尬了:我到底是該為賢者誨呢?還是就白目地直言無隱?「你以為你誰啊?有那麼大影響力嗎?」那句話又在耳邊響起,好吧,那我就說個大概。大概就是,葉教授的課是相當忠實地「照本宣科」,把教科書上的內容,整理成條目,一項項地說明一遍,但是,如果期望更活潑,更有啟發性,更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那就要失望了。當然,有些地方也可以看出他的用心,例如,在講述「聯合機率分配」之前先舉一個「甲乙離線時間」的例子;但也許是只顧了增加趣味,那例子其實會引起不必要的困惑,因為幾乎沒有人是恰好在整點時間離線的;等到賦予二者離線時間機率的時候(為了突顯二者同時離線),又不把假設和已知說清楚,更可能造成學生對聯合機率分配的誤解。

講課最重要的兩件事情,第一就是要知道學生哪裡會想錯,但老師們在一個領域裡久了,很多事情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很難體會一個初學者會有的思路;第二,就是要交代各種說法的來龍與去脈,特別是,為什麼要講這個,為什麼這麼講(而不是那麼講,要舉出一個對比才好),以便學生能真正抓到事情的要領。如果這些都可以不顧的話,那和叫學生直接看書有何不同?事實上,當葉教授說聯合隨機分配也有「離散」和「連續」兩種,他是連書上會特別交代的事情也省去了(一般書上都會說明這是簡化的說法,尤其是在聯合機率分配這一節,還會特別舉一個變數是離散,另一個與它聯合的變數是連續的例子);我不知道這是因為數學背景的不足呢?還是他認為這並不重要?

所以,當翻轉又宣稱「教學影片」不是重點,而很多老師因而只叫學生回去先看課本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問題更大了。葉教授用的書,我相信是可以叫學生自己看的(但他偏偏還要宣科一遍);但我們中學的課本,水準實在太差,連不同科的老師,都看不懂別科的課本。翻轉如果對此都不加檢討,以為只把「先後順序」調過來就會有什麼真正的改變,那也真是膽子太大了一點。

不過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如果翻轉願意「不斷翻轉」,隨時改進,那我們何不一起來翻轉翻轉呢?
........
學思達(翻轉教室)熱潮讓我想到 20 年前的「建構式教學」。當時我和幾位研究所同學,在所長吳清山(前國教署長)指導下,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今教育研究院)出版了一本集體創作《國民教育研究》對建構式教學ㄧ面倒的熱潮提出批判
.
幾年後證實「建構式教學」的確是一場「教育大拜拜」式的災難(只要問資深中小學教師都知道)。影響範圍更廣、還擴及大學的學思達(翻轉教室)會走向同樣的命運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2016-08-17

金牌法則》飛魚教練 4 要點 VS 教甄教練:許世穎

金牌法則》飛魚教練4要點VS教甄教練許世穎

做你喜歡的事,就是正確的。我在這裡不是要告訴你該做什麼事,只是向你表示,你應該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我不為人治療,也不提供療法,甚至不是教導人。我向他們說故事,因為我相信學習是身為人類最重要的事。學習應該是愉快、奇妙的經驗。(轉貼)
沒有被割傷的人,不會真正知道別人的疼痛;只有長期受傷的人,才能深入體會療傷與痊癒的來龍去脈。~人際關係取向「新精神分析治療學派」心理學家:蘇利文(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的導師)
教甄教練:許世穎 Dewey 摘自《金牌法則》飛魚教練 4 要點
1.作為一個教練,我的願景是栽培出破記錄的游泳選手,而不是奪得奧運金牌的游泳選手。
2.能夠持續激勵年輕運動員的,不是大眾的讚譽,而是個人的表現與卓越。
3.教練:你在比賽中的工作是什麼?(選手:奪牌、打敗對手、贏得獎金)教練:不對,你的工作是用最快的速度從起點游到終點。
4.打敗自己?還是打敗敵人?哪一種可以帶來更卓越的表現?

林緯志校長(筆名林翎)新書本星期即將上市

摘自林校長:林緯志(筆名林翎)的新書本星期即將上市,林翎不定期在部落格分享最新議題與嘗試解題,也同時提供教師甄試口試的相關資訊,歡迎交流應考新知喔!轉貼許世穎老師名言:
「只有你認為自己會考上,你的每一步才會往考上的方向走。」(心理學:自我應驗預言)....
許世穎「站前地王」書院

師資培育司長張明文《教育部祭 4 策逼出正式教師缺》未來 2 年考上正式教師好時機

教育部祭 4 策逼出正式教師缺》未來 2 年考上正式教師好時機:師資培育司長張明文「培養一位教師約需5年的時間,對於有志從事教職的人,現在正是進場時機。」為了解決流浪教師問題,教育部祭出4項政策,鼓勵各縣市開出正式教師名額,降低代理、代課的比例。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表示,目前師培供需已漸趨於平衡,台灣有20萬位現職教師,以服務35年計算,每天退休人數約5000人左右,也就是需要5000多位新血。而目前每年師培總量約8000人,其中約5000人取得教師證,因此供需大致達到均衡
民國92年、93年是師培高峰期,每年培養2萬多位儲備教師,到現在還沒有消化。張明文表示,根據統計數據,供需失衡的「高峰」已過,100年之前儲備量是不斷向上累積,101年開始已改為減少,未來也持續呈現減少的趨勢。張明文說,培養一位教師約需5年的時間,對於有志從事教職的人「現在正是進場時機。」至於儲備教師找不到教職、偏鄉找不到教師的問題,張明文認為關鍵在於開出正式教師缺「根據經驗,偏鄉只要開出正式缺,也會吸引滿滿的人去考」
張明文說目前教育部的政策就是「用正式缺取代代理缺,用代理缺取代代課缺」代課教師一週上20節課,薪水也只有2萬多元,實在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出4項改善政策,包括逐年提升教師編制員額,降低專案教師比例「教師課稅配套方案」釋出課程規定以正式教師回兼為原則。以及要求代理代課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值的縣市政府,建立調降原則。摘自。中央社

2016-08-16

教師甄試觀念《口試得分》不是一蹴可成,是需要長期修練。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唯有長期經營準備,方能轉化臨場表現

教師甄試觀念《口試得分基礎概念》摘自林翎 / 現任國小校長(感謝林校長引用世穎之拙文,並推薦其正在編寫之教師甄試口試用書)好不容易闖過初試測驗,一定要把握最後一哩路:口試與試教。口試是複試的重頭戲,聽聞很多代理老師認為等初試過了再準備口試,鐵定來不及,除非你本身條件良好,應對經驗豐富。
.
試想要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給口試委員良好的印象,不是一蹴可成,是需要長期修練。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唯有長期經營下的準備,方能轉化臨場表現,亦能讓口試委員對應試者留下深刻印象。探究口試委員所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有儀態、有表情、正在應答的老師。而口試委員要評比的其實是應考者的「儀態」、「自信與應變」與「是否能稱職教師這個角色」
一、印象儀態、儀表加上禮貌,可先馳得分:為了讓應試人展現自己對口試機會的重視,清爽的髮型搭配莊重的服裝是必需的,因為得宜之儀容,會使你面對口試委員時,顯得更專業,答題時相較更顯有說服力,因此,建議男性應試者清爽髮型,不宜留鬍子,穿著襯衫、打領帶,打穩重牌;女性應試者穿著素雅洋裝、套裝、裙子為宜。同時,建議應試者在考前一天最好上美容院或髮廊整理一下頭髮,並且請業者協助將頭髮定形。口試當天,戴眼鏡者切記擦亮鏡片,讓眼睛有神。
應試當天,清爽面容和穩重的外表,待叫號後,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走進試場;進場前,面露笑容,恭敬走到座位後方或側方,行禮,口說:「口試委員好」。若口試允許攜帶摺頁,走至委員前,雙手遞交資料,緊接者,坐到應試者位子,此時,坐姿端正,坐1/3(若坐到底會越來越放鬆)雙手置膝,保持笑容,讓口試委員第一眼對你就有好印象,先馳得分。
.
二、自信談吐、適時笑容,合宜之應對進退
口試時間有限,應考人切記細聽問題或抽題後,沉穩思考,不急不徐地回應,加上適度手勢、肢體語言,增強好印象。口試期間切記不忘「自信談吐,從容不迫」、「笑臉迎人,謙謙有禮」及「掃視全場,輪流分配關愛眼神」,藉此突顯自己的優勢、抗壓性和韌性,儘量要避免不良動作,如吐舌抖腳。
應考人遇到不會的問題或有些口試委員會安排某些關卡刁難,出一些高難度或讓你瞠目結舌的問題,以測試應試人應變能力,遇到類似情形時,不妨坦然以對,保持良好的神色與態度,據實回答即可,如向口試委員說:「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是很清楚,我回去一定馬上查資料,待會兒請口試委員指導。」切勿胡亂湊合答案,以免出現謊言越補越大洞的窘境。需知口試委員可能藉此觀察應試者的人格特質,且相信他們也不願在同一個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因此,考生如果能誠懇且適時的以微笑化解尷尬,多半扣分不多,但一場次勿使用超過2次,超過反而凸顯自己的不專業。
再者,口試期間如遇誇獎,謙恭感謝,並表達還需要多學習;如遇批判,審慎判斷,虛心受教。應試完畢,起身感謝,再出場,出了試場,遠離視線,切記勿高談。
總之,平時練習讓應變變習慣,考時面對問題不膽怯,並對自己的回答有自信,遇到困難據實回答,以笑容化尷尬,如能做到上述,相信可以讓自己離成功只剩一大步。
.
三、聚焦問題,清楚表達思維脈絡與見解
平時即應就所讀所學,建構一套自己的核心價值與議題觀念。對於每個問題,要能提出自己的一番見解;而你所提出的分析與回答若能脈絡清晰,角度宏觀,並盡量將自己的看法清楚地傳達給口委,那麼即使回答有些小瑕疵,相信口委對於你的評價亦不致太差。
相信口試委員懂的絕對比你我多太多,他們並不會期望你把所有的細節都背出來,而是要看你能不能抓到重點,有沒有實務經驗與想法,切記與題目無關的專業廢話只會拉低你的分數。此外,遇到方向很大的問題時,邏輯性更是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
口試應答請簡潔扼要,針對問題,擇重點回答,更重要的是藉機連結在地,可以思考二個問題:「這縣市為什麼要錄取您」、「您的回答是否能回應委員期待或看到不一樣的優質教師,而非在演戲」,因此,建議應試者至少要瞭解應考縣市推什麼教育政策或刻在辦理的重要活動,趁機會適時做一連結,此外答問時最好能將過往教學適時融入,切忌東拉西扯,不知所云;原則上先破題,回應問題重要性,如舉自己經驗實例說明;接著切中主題,以列點的方式分別說明,分段敘述。
最後,歸納敘述,展現自信,讓口試委員覺得你是好老師,學校需要你這樣的優質老師。
取自林翎老師正在編寫之教師甄試口試用書

2016-08-15

王志鈞:誰是最後的笨蛋?股價泡沫.直銷業.勞健保黑洞債留子孫,生活充斥了龐茲騙局?

王志鈞:誰是最後的笨蛋?股價泡沫、直銷業、勞健保黑洞與債留子孫,生活中真的充斥了龐茲騙局?生活中似乎充滿著龐茲騙局,股市先進場的人,從較晚進場的人手上拿到獲利出場;後一手人再找下一個人來高接股票,自己也獲利出場;只要市場上找得到下一個笨蛋,股價膨脹遊戲就永遠可玩得下去。當然,市場總有一個最大、最大的笨蛋,接到超高、超高的價位,因為找不到下一個笨蛋,市場於焉泡沫化回檔,這就是股市著名的「比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 
※ 直銷業也是這樣,只要上線招募得到人願意付錢當下線,他就可以從下線身上領取業績獎金。越多的下線,代表越多的獎金。有越多下線的下線,第一代上線就可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徒子徒孫一起分享獎金。只要市場上永遠有人願意充當下線,這個遊戲就玩得下去……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是下線了,這個金字塔式銷售(pyramid selling)的老鼠會遊戲當然也就結束了。但事實證明,不用等地球上70億人口都加入當下線,市場上願意當下線者的飽和速度,永遠比想像中快,而且快很多! 
※ 根據一般人的認知,龐茲騙局是指一種「把後一輪投資者的投資,做為投資收益支付給前一輪投資者,並依此類推,當捲入的人和資金越來越多,最終會因市場上再也找不到新的投資者和資金,而使整個遊戲難以為繼」。根據這個認知,生活中似乎真的充滿了龐茲騙局,從股市的比傻現象到直銷業的老鼠會組織,都很像是這種遊戲的翻版。 如果放寬標準看,把前人從後人身上得利的行為也算入(也就是當事人未必要以狹隘的「投資」概念來認定得利)的話,台灣的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高達新台幣七兆元,預估這個基金將在2018年入不敷出、2027年破產。屆時政府為了不使它破產,只好從後面加入投保者身上提高保費來支付。請問,這種拿後手(新投保人)的錢來充當前手(已退休者)退休收益的做法,算不算龐茲騙局?
※ 還有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國人醫療支出日益龐大,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健保財務結構預估將撐不到2025年。屆時,政府又得另闢財源來挽救破產危機。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一代人從下一代子孫身上拿錢來做為我們現在醫療費用的行為,也是一場龐茲騙局?如果這樣放寬解釋下去,目前各國政府都面臨債務問題,並且不斷舉新債來還舊債,似乎也是龐茲騙局。也就是說,面對當前國家財政破產問題,這一代人是從未來子孫身上來尋找解決方案,並讓下一代人再從下下代人身上舉新還舊,如此循環,直到無以為繼,不也很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金錢遊戲?

約翰‧高特曼《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管理課》父母 4 類型:輔導型父母 5 步驟

教師甄試 2017 命題焦點:親職教育「父母 4 類型:輔導型父母 5步驟」獨家剖析: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在其新作《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管理課》指出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父母。約翰‧高特曼也是婚姻專家,另著有《關係療癒—建立良好家庭、友誼、情感五步驟》《恩愛過一生-幸福婚姻7守則》與《怎樣教養高EQ小孩》:
1.忽視型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輕視而不理睬,覺得無關緊要。
2.反對型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覺得不滿,而可能因此譴責或處罰他們。
3.放任型父母:接受小孩的負面情緒並以同理心對待,卻無法對這些行為給予指引或設定限制。
4.輔導型父母或許和忽視型父母頗為相似,因為兩者都是將約書亞的念頭轉移到其他事情之上,而讓他不再想到「留在家裡」這件事。但這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差異。做為一個情緒教練,黛安認同兒子的悲傷,協助他形容、允許他體驗自己的感受,並且在他哭泣時留在他身邊。她沒有嘗試轉移他在情緒上的注意力;她也沒有像反對型父母,因為孩子感到悲傷而責罵他。她只是讓孩子知道,她尊重他的感受、也認為他的期望是正確的。
與放任型父母不同的是,輔導型父母會設定規範。她會利用額外的幾分鐘來處理約書亞的情緒,但她會讓孩子知道,自己上班是不能遲到的,而且她不能失信於同事。約書亞很失望,但這種感受是他和黛安都可以處理的。一旦約書亞有機會去識別、體驗和接受這種情緒,黛安就向他解釋,他是有可能擺脫、超越這種難過情緒的,而且可以期待著隔日的歡樂。這些反應都是情緒輔導過程的一部分,也是我和研究同僚在那些成功的親子互動中所發現的特質。在這樣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五個典型步驟,依序為:
步驟一 察覺孩子的情緒
步驟二 體認情緒的教養功能
步驟三 以同理心傾聽
步驟四 幫助孩子標示情緒
步驟五 解決問題並設定規範 .....
亨利.福特:「不管你認為你行,或認為你不行~你都是對的。」
教甄也是如此,不管你認為你會考上,或認為不會~你都是對的。
因為,只有你認為自己會考上,你的每一步才會往考上的方向走。(心理學:自我應驗預言) ...
許世穎「站前地王」書院

2016-08-11

就算十年後世界崩壞了,你還能生存下去》

未來 10 年階層流動停止前,成為社會菁英的三大指標:1.靈活性。2.語言表達。3.品格和教養(身為人的成熟度)
常見低薪時代的年輕人抱怨存不到錢,其實在量化寬鬆的負利率時代,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存錢,但也不是消費。而是要藉由金錢累積自己無形的信用。所以,你別試圖存在手邊的錢。《就算十年後世界崩壞了,你還能生存下去》
金錢要持續花用!用在未來、用在產生價值的事物、用在別人的幸福。這麼一來,你就能在你自己的這個個體累積信用。等到未來真的需要金錢、物品或其他消費時,這些無形的信用便可以隨時轉換成有形的人事物,也不像會貶值的貨幣,反倒會增值

2016-08-07

5 W 1 H《106 年教甄從現在開始準備,相信自己一定會考上》摘自林翎 / 現任國小校長(感謝林校長引用世穎之拙文,並推薦其新作

5 W 1 H《106 年教甄從現在開始準備,相信自己一定會考上》摘自林翎 / 現任國小校長(感謝林校長引用世穎之拙文,並推薦其新作

5 W 1 H《106 年教甄從現在開始準備,相信自己一定會考上》摘自林翎 / 現任國小校長(感謝林校長引用世穎之拙文,並推薦其新作)觀念一:教師甄試準備(林翎)106年教甄從現在開始準備,相信自己一定會考上。態度、態度、態度。觀念一:教師甄試準備:金榜題名是人生三大喜事之ㄧ,但準備教師甄試至金榜題名的過程,卻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修煉之路,綜觀這幾年正式老師錄取率偏低,非得經一番寒徹骨,方有梅花撲鼻香」。教甄如何準備呢?本單元從5W1H說明之。

一、為什麼要參加教師甄試?(Why)每個人的理由不見得相同,舉凡家長要求、家庭期許、工作穩定、寒暑假、教育熱情…等,不管是何理由?應試生基本上要喜歡學生,若不喜歡,建議不要走這一行,以免自己工作不開心,也誤人子弟。
二、教師甄試要準備什麼?(What)觀諸歷年,進入考場,應試生從剛畢業到40幾歲的年齡層都有。參加的應試者中,不乏學養豐富、條件卓越的高材生;若想要在高手如林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可說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鑑於此,先建立「一定要考上」心態與堅強意志,破釜沉舟將娛樂與交友時間降至最低(切記還是要有舒壓時間),並刻意經營自己,加上準備方向對了,離目標就不遠了,只要持之以恆,「金榜題名」只是早晚而已。教師甄試大致分初試「筆試」及複試「口試」及「試教(或情境模擬)」。「筆試」科目視各縣市招聘教師類別會有部分應試科目不同,原則教育科目是共同科目。試教主要是國語、數學或專業科目(如體育、音樂等)抽題試教,試教方式區分現場寫教案或帶教案及可帶教具或不可帶教具。口試主要為口試委員問、應試生答的模式;只有臺中市目前偏向抽題,進行10分鐘念題、回答。
(一)筆試:要脫穎而出,教育專書要念、現今教育政策要知道,且要配合專書、政策,練習考古題,練習時善用口訣、聯想法與閱讀理解可增加分數;同時,勤做筆記,增加通過初試的機會。另甄試當年度已考縣市考古題,尤其是教育專業科目,一定要看,因為教育政策趨勢通常是命題其中之一重點所在,分分必較的考試,總分多1分就多1分靠近金榜的機會。
(二)試教時間大致區分為10分鐘或12分鐘或15分鐘,平日準備教案,建議15分鐘版練習,最後視考區規定時間再刪除。試教內容選取不僅要符合年級身心發展、年級教學重點(六年級教生字絕不會上榜),並視個人特質與優勢調整(上榜第1名教案或教法不見得適合你)。試教方式之設計建議發展適合個人之模組進行準備,但選擇的範圍以一個完整的主題,從引起動機(舊經驗)到主要教學到歸納總結呈現,會比呈現某個片段或部分段落更佳,加上適時搭配互動、回饋與獎勵(如設計學生答錯,僅能1次),效果更好。從評審角度觀之,可強化:1.展現個人之企圖心,如眼神、聲音、肢體、走位等自信與穩定;2.整體教學觀感,如選擇試教類型、布題、教學法(層次提問、分組討論、發表設計等)與班級經營;同時整個試教過程一定要邏輯性要清楚、口條要順、回應教學目標,忌諱教錯;4.其他如需寫板書,部分委員也會看筆順與錯字。
(三)口試準備是有跡可循的,建議收集題庫,先行分類,嘗試搜尋參考答案,平日再利用筆記或電腦紀錄自己的想法,並適時請教學校校長、主任或資深老師,修正自己答案,增進自我籌碼,深耕個人教育理念及不斷累積自我能量,努力一定有回報。

另筆者認為擔任代理教師、代課老師有助了解學校運作現狀、增進帶班經驗與能力及可以累積甄試能量,建議維持,甚至有機會擔任代理組長。
準備教師甄試是漫長且辛苦的路,也可能蠟燭多頭燒,因此,維持身體健康,適時運動、調整情緒實有必要。
最後,應考時,秉持心態正向、意志堅定,相信自己,且依平日準備進場;考後,盡人事,聽天命,迎向成功。
三、何時進行甄試準備?(When)
及早刻意準備與累積模擬實戰經驗,自然勝率較高,本書建議每周在學校撥些時間,至教育部、教育局(處)網站逛逛,熟悉教育政策走向,若有新素材,納入筆試與口試筆記。
下班後或假日,固定一段時間,穩定讀書、做考古題、觀看本書、整理筆記,逐步消化內容。同時,可依個人習慣準備小本資料卡或運用手機或MP4自行錄製濃縮資料錄音帶,隨時看,隨時聽,隨時反思,並準備小筆記本,有新的體認或批判,隨手紀錄,擴散思考層面,充分運用瑣碎時間。
睡前快速回顧今天準備甄試歷程或記憶、思考單一議題重點(時間勿太長,否則造成反效果,睡不著)。
總之,「用心」、「堅持」並做好「時間管理」,您將發現準備時間相較變更多;長久下來,實力也肯定倍增。

四、在哪裡做甄試準備?(Where)
學校本身就是求知識的地方,積極參與行政、課務與班級經營,並找時間(下班後)與理論文章驗對,逐步建構自己對甄試議題掌握,方能致勝。
下班後,可至K書中心、圖書館安靜讀書,若因家庭緣故,無法放下,也可忙完、安頓好家庭成員、家事後,每天在家裡穩定讀書或運用網路蒐集資料(如晚上9時30分至11時)。另每週可行的話,參加讀書會(通常會在學校內)或參加坊間專業班。

五、需要哪些人的協助?(Who)
建議應試人可考慮參加坊間專業班向專業師資學習、購買專業雲端自學、並研讀專書,配合網路、圖書館統整重點,彙整專屬自己的筆記,也可參加互動讀書會,透過校長師傅、先進輔導練習,夥伴共同分享、討論交流,截長補短,擴散準備範圍及思考面,尤其,口試與試教一定要請教專業人士,如校長及國語數學等輔導團老師,閉門造車可能陷入泥淖,同時請教時,也應盡量坦然面對自己缺點,虛心就教以「對症下藥」,避免錯失良機!最後,落榜的還是自己。需知人愈考愈沒有信心。

六、如何進行甄試準備?(How)
相信你就是天生要當老師的料,靠著努力與堅持,並養成閱讀有關教育專書與作考古題之習慣,持續系統整理、補充筆記,並請前輩指導考試經驗與模擬試題檢核,成為正式老師並不難。

註:
1.參加坊間專業班、專業雲端學習或選讀專書要慎選,且一定要努力研讀整理,畢竟個人基礎功很重要,也反映在分數上,
2.口試、試教練習一定要先充實本職學能(如可以思考試教方式是否可融入平日教學部分模式,如你選擇試教作文,那嘗試將試教方式融入班級之作文教學,甚至可思考列入觀課、說課、備課與議課之教學內容),且練習時建議要找實際在學校場域歷練過的,如校長、主任或輔導團老師等,成效較高。
3.或許在短時間競爭,你先天條件不佳,但勤能補拙,只要你願意花時間,以紮實口試內容、完整性的試教,仍可勝出。前提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轉貼分享~世穎老師超棒的一句話
※ 教甄考生(CL)教甄這麼難考,請問到底如何才能上岸?
※ 許世穎(CO)你問錯人,也問錯問題了!應該是問:如何創造上岸的「有利條件」,而且問的對象,應該是自己。
(感謝林翎校長引用弟之拙文)

尖銳口試題/為什麼代課十幾年都考不上正式老師?感謝林校長引用世穎拙文並推薦新作

尖銳口試題:摘自林翎 / 現任校長(感謝林校長引用世穎之拙文,並推薦其新作:國民中小學校長主任甄試應試寶典目錄/考用8月中旬出版)
※ 教甄口試題目:為什麼你代課十幾年,都考不上正式老師?
題目:1.為什麼你代課十幾年,都考不上正式老師?2.那這十幾年的代理或代課,你的學生不就都是你教學的犧牲品嗎?
林翎觀點:你可以進入複試,代表靠岸不遠,堅持下去必有佳音。
本題確實尖銳,但題目1卻也是事實。通常口試委員會如此問,主要是考應試生成熟自信與問題抗壓,答的好,分數鐵定不差(OS此題有口委尊不尊重應試生之疑慮,尤其第2題);分析考題關鍵在2個點:1.教10幾年;2.甄試準備。須知教的好、考的好,又早考上的人少之又少。充滿熱忱、創意想法與不畏懼的年輕考生雖然容易受口試委員青睞,但資深老師靠經驗與智慧在口試上岸的也不少,
題目1從時間軸來看應試者代課10幾年,不是參加甄試落榜就是當年沒考。從因果來看參加甄試落榜不外是「認真教書至準備不足」、「安於現狀且準備不足」、「準備方向或方法不對」、「資訊不足」、「家庭因素」…等原因。
但畢竟是考試,題目1和題目2答題要正向思考,審慎應答,認真教書理所當然是較佳的選擇,但如何增加回應力度呢?
建議2種答題模式'
1.謙虛正面答:認真育人成才(親師生回饋+績效證明不是犧牲品)導致之前甄試準備不足(聚焦筆試),今年準備好了〈平穩,5年以上10年以下可參酌回答〉請口試委員給機會
模擬回答:待續
2.自信正面答:會教書不見得會考試+會考試不見得會教書+現在我經驗豐富不但會教書也會考試+實戰經驗證明學生不僅不是犧牲品且老師努力不放棄歷程可以做學生的典範〈10年以上效果可能較佳,但前提要有績效〉
模擬回答:待續
註:
1.各年齡層考上正式老師都有,相信你自己,找對方法,堅持一定會靠岸
2.轉貼許世穎老師所說:
初任教職(不論代理或正式)如果你遇到不尊重你的人,請記住:
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態度與行為;
往往只是用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年輕時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
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
感謝林翎校長引用弟之拙文)

暗黑教甄教練:我只能陪著你「坐在黑暗裡」

教甄考生:老師您能帶領我們上岸,一路走向光明嗎?
暗黑教甄教練:不能,我只能陪著你「坐在黑暗裡」

教甄考生:很擔心明年又是複試被刷掉

教甄考生:很擔心明年又是複試被刷掉⋯⋯
許世穎:擔心就像ㄧ把不穩的椅子,它讓你ㄧ直在動,卻無法帶你到任何地方。
現在就開始準備,累積的實力才能真正地消除你的焦慮。請先想一想「第一步」能做什麼!

徬徨少年時》赫曼.赫塞(存在主義哲學家)

跟孩子相比過於成熟;
跟大人相比太過單純。
這該死的矛盾,
我究竟是誰?
~摘自《徬徨少年時》赫曼.赫塞(存在主義哲學家)

10 幾年未曾連繫的「前女友」發了只有四個字的訊息給我:「你幸福嗎?」

10 幾年未曾連繫的「前女友」發了只有四個字的訊息給我:「你幸福嗎?」
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是單純對於曾有過一段感情之人的關心;還是覺得我看起來太謹慎,像是煩惱很多的人,用來嘲諷我的話?再不然,難道只是像「吃過飯了嗎?」這類禮貌性的招呼,只是我反映過度罷了?腦中好混亂。
我心裡 OS,她跟以前一樣,專門來亂的。即使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
拂去腦中錯綜複雜的思緒後,我靜下心問自己:「我幸福嗎?」也請好友們問自己。

蜷曲的日子也是我的人生》金蘭都

這,也將隨風而逝。
請變得更好,請努力成長!
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這齣戲終究只有「自己」會看到最後
即使網路上因你分享濟州島的美食,而按讚的朋友超過一萬名。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沒有任何人願意借你肩膀、徹夜聽你訴苦,
那樣的「讚」不也沒有任何意義?
蜷曲,像是面臨強勁天敵的蟲子一樣,將心縮小、縮小、再縮小,不管外面是海嘯或颱風,只要「趴在比地板更低的深處」,專心盼望煎熬的事情過境,那麼,終會盼到重新站起的那天。
~金蘭都(韓國學者)